言结胸者,项亦强,是结胸又兼项强等症。防风川芎当归芍药薄荷麻黄连翘(各半两)黄芩桔梗(各一两)甘草(二两)荆芥白术(各二钱半)乌药羌活天麻僵蚕(等分)体弱气虚者磨木香。
每服一丸,细嚼,食后,生姜汤下,茶清亦可。有下症者,以滚痰丸下之。
潮热不用发表之方者,以潮热无表症耳。 大青龙则有麻黄之外证,而内见烦躁,即原文所谓“脉静者不传,颇欲吐,烦躁脉数急,为传也”之传证是已。
更有大分别者,三阴寒病神志清爽,三阴热病神识昏迷;三阴寒病即口干不能饮水,三阴热病口干必然消水;三阴寒病二便清利,三阴热病二便赤涩。盖暑之入人,伏于三焦、肠胃之间,至有兼旬累月而不可测识者,如呕吐、如中满、如泄泻、如下痢、如焦渴、如发疟、如腹痛、如下血,以至诸热等证。
六七日传里之时,身无大热,表邪已解,其人反烦躁,则阳邪传入于里,宜用清里之法。若无汗恶寒,加羌活、防风,去白芍;胸前饱闷,加枳壳、桔梗;烦渴消水,加知母、石膏。
时康熙五十三年岁次甲午夏月新安陈懋宽书于珠溪别业天时有寒暑,地气有燥湿,人生其间,服食起居一不得其中,不能无病,病思医医则欲其必生。既发汗而表症仍在者,尚宜再汗。